《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对外发布 共提出24项任务
2025-07-11
昨天,《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外发布。从推动居民增收减负、优化服务消费体验、增强商品消费动能、延伸消费链条、打造多元融合空间、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等多方面共提出24项任务,坚持市场和政府协同发力、供给与需求两端促进、企业与场景共同支撑、国际和国内资源联动,强化改革畅通消费循环,着力统筹消费资源。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拓展乡村生态富民多样化路径
在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方面,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发展新业态,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增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推进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地制宜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劳动力增收。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拓展乡村生态富民多样化路径。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持续拓展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线上线下应用场景。
规范发展“谷子经济”打造“赛事+”消费场景
《行动方案》把握服务消费升级、数字消费崛起、绿色消费普及、国潮消费盛行、银发经济扩容等新趋势,前瞻性部署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扩大家政服务新供给、培育美丽健康消费新引擎、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拓展绿色消费新范式、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等系列举措。
方案提出“规范发展‘谷子经济’,鼓励创作优质动漫产品,打造二次元和新生代潮玩聚集地”“积极引进国际电竞赛事,丰富‘电竞+’消费场景,打造‘赛事+’消费场景,支持举办多元场景融合的电竞主题消费活动”等具体举措。
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推动会馆、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文化新空间。支持线上演出、在线观展、直播拍卖等新业态发展,丰富文娱消费供给。繁荣演艺经济,吸引国内外优秀院团来京演出。加快传统出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创办北京地区网络文学赛事活动。
推进环球影城二期、“两园一河”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线路。丰富相关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
依托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通过举办短期冬夏令营等形式,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支持学校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
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服务用车需求
在优化住房消费方面,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促进作用,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鼓励建设智慧社区,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更好服务家庭用车需求。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在京津冀范围策划组织新能源汽车系列赛事,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
此外,《行动方案》聚焦消费领域堵点难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出系列突破性改革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例如提出“制定大型活动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标准,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包容审慎管理,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持续实施‘一馆一策’,精简展会审批流程,完善展会审批标准”等具体举措。
这些举措将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便利企业高效办事,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不断释放改革动能。
·解读·
增强北京在全球消费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级层面政策文件精神,优化本市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优化消费环境,减少消费领域掣肘,增强北京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全力培育首发经济新增长点
《行动方案》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握消费热点需求,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提出“丰富银发经济新业态”“扩大家政服务新供给”“培育美丽健康消费新引擎”“树立数字消费新标杆”“拓展绿色消费新范式”“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构建首发时尚新矩阵”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升级消费供给。
近年来,北京市多重发力,积极吸引首店、首发活动落地,持续激活首发经济活力。
目前,首店政策迭代更新至3.0版,通过政策资金支持吸引品牌首店、首发活动在京落地。三里屯太古里、朝阳合生汇、海淀大悦城等多个商圈成为首店聚集地,显著提升消费供给质量与国际影响力。在政策引导下,全市累计新增首店近5000家,今年1-5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累计举办首展、首演、首秀等活动近200场。
今年将进一步打造首发中心,支持东城、西城、朝阳、丰台、大兴等区打造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鼓励海淀、石景山、怀柔等区培育科技电子消费品首发中心,吸引集聚品牌在京举办高能级首发首秀,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地标、历史古建、公园景区等与国内外品牌合作举办美术展、艺术展等首秀首展活动,打造具有奥运、时尚、科技特色的北京首发经济。
融入首都文化底蕴特色消费场景彰显京韵特色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的《行动方案》深度融入首都文化底蕴、奥运遗产、“双枢纽”优势等独特资源。
在具体举措中,突出中轴线申遗保护利用、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深化“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建设、推进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发挥机场“国际消费桥头堡”作用等内容,充分彰显了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特色路径和优势。这些举措将充分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优势,持续推动文商旅体多元消费业态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新地标和特色消费场景。
新开业商业设施注重场景营造、融入文化,例如,大吉巷基于街区形态、历史文化和多元业态,打造了传统与时尚融合的“四合院商业”。下一步,北京市将坚持消费空间更新提升与新增培育并重,多维度、差异化、特色化引导商业空间升级,高质量推进北京多元融合消费空间建设。
突出惠企利民明确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
《行动方案》突出惠企利民,明确要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严格落实扫码检查,完善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要包容审慎做好新模式、新业态管理,探索更多消费场景“一件事、一次办”,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便利企业高效办事,缩短项目审批周期,释放商业创新活力。
《行动方案》提出“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便利居民降低大宗消费门槛,减轻资金压力。
文章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李佳